文明中国·湖南|何以“好人”——记湖南邵阳“米粉奶奶”林生丽30年“值得”的诚信坚守

2025-11-14 10:03:33 中国文明网 

凌晨3点的湖南邵阳街头,万籁俱寂。71岁的林生丽轻轻推开凯阳餐馆的木门,熟练地系上洗得发白的围裙,在不足10平方米的后厨里,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样的清晨,她已重复了一万多个日夜。

30年,足以让一座城市改天换地,却未曾改变这家小店墙上的价格表。斑驳的墙壁上,那张写着“早餐2.5元,中餐6元”的价目表,见证了一个平凡人的诚信传奇。

一诺千金:用30年时光兑现一句承诺

到今年10月1日,凯阳餐馆整整开店30年。这天一大早,林生丽热情招呼着熟客:“老张,里面坐!今天还是照旧吃木耳肉丝粉吗?中午自助餐也记得来恰(吃),今天多加了两个菜!”中午12时,300份加量自助餐免费供应,老顾客们自发端起碗筷当起“服务员”。

20世纪90年代初,从邵阳市煤机厂下岗的林生丽南下打工攒下2万元积蓄。1995年10月1日,她用这笔钱在呙家园老街开了这家凯阳餐馆。面对前来庆贺的邻里,她许下承诺:“要让低收入者都吃得起饭,不到万不得已,不涨价。”

一句简单的承诺,要用一万多个日夜来守护。起初,早餐1.5元、午餐5元的价格雷打不动。直到2008年,在物价普涨的压力下,她才首次调整,涨价1元,此后再未变动。

4606ce63518c412ca5fe6cac9ea9a582.jpg

凯阳餐馆墙上红色的“店庆30周年”贺信分外亮眼。邵阳文明网 供图

顾客们劝她:“每碗涨5毛,每月就能多赚1万元。”她婉言谢绝:“涨价就是失约。”朋友笑她“傻子”,家人也多次劝她涨价。面对大家的好言相劝,林生丽只是笑着摇摇头,继续为碗里的米粉添上一勺热汤。她知道,这看似简单的价格数字,是许多老街坊生活中难得的温暖。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餐馆面临入不敷出,林生丽就用丈夫的退休金给员工发工资。这份执拗感染了身边人,顾客老李说她是“红旗路上的红旗”。

2022年冬天,林生丽因腿疾住院手术。第四天清晨,护士查房时发现病床空空,她早已一瘸一拐地回到了灶台前。“客人等着吃早饭呢。”朴实的话语里,是她对承诺最深刻的理解。

“我当初的承诺,现在实现了,做到了!”说到这里,林生丽眼中含泪,“只要做得动,我会一直开下去。”

勤俭持店:在每一处细节中守护初心

这家小店能坚持常年不涨价,背后的秘诀藏在林生丽每一个精心打理的细节里。

748abf9b94824a4bb834c04f7413fa2b.jpg

林生丽给顾客端上热乎乎的米粉。邵阳文明网 供图

为了控制成本,她凌晨3点到店独自备料,连餐巾纸都要货比三家;但在食材和服务上却绝不含糊,排骨炖煮必须过滤除渣,给学生顾客多加料,为困难老人悄悄添肉,坚持现炒十来种家常菜供自助餐选择……“亏什么都不能亏顾客的胃。”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

店里供顾客饮水的一次性杯子,她总是特意一个个分开来放,而不是套在一起。“这样顾客一次只能拿一个,不会无意间浪费。”这个小小的细节,透露出她特有的细心。

有人不解地问:“这么便宜,能赚什么?”她总是乐呵呵地回答:“一碗豆腐木耳粉赚三毛七。只要不亏本,能发员工工资,就值得。”

善的涟漪:一个人温暖一条街一座城

今年5月23日,这位71岁的邵阳“米粉奶奶”从北京捧回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荣誉证书。难得出一趟门,林生丽只观看了她心里“最重要”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在颁奖结束不到48小时,就跨越1600多公里赶回邵阳,只因惦记着那些清晨要来吃粉的“亲人”。

“五星红旗升起时,我想起了店里腾腾的热气。”天安门广场的晨光与灶台烟火在她心中重叠。令人感动的是,这份善意早已超越个人行为,化作一场温暖的接力。

房东被林生丽的善举深深感动,30年来仅微调过一次租金。“这样的好人,我们也要支持。”邻居们常来帮忙打扫。难能可贵的是,林生丽始终坚持不要政府资助:“自己能做,就不给国家添麻烦。”

小店里的温情也在悄然传递。年轻人宁愿站着吃粉,也要把座位让给老人小孩;有闲余时间的顾客,会帮忙收拾碗筷;碰到学生着急买粉时,排队的大人就会默契地侧身让位。老街坊刘奶奶每天都要来坐坐,她说:“我在这儿吃了20多年,林大姐就像我亲姐!”带着餐盒来打饭菜的退休教师老李,孩子们都在外地成家了,自己一个人不做饭,凯阳饭店就像单位食堂,他到点就来打饭,逢人便说:“林大姐是个好人啊!”

cd005a06a9ff41668809531dbfa1553c.jpg

林生丽和点餐的老顾客热情地聊起开店30年的点滴。邵阳文明网 供图

顾客走了又来,一拨又一拨。曾经踮着脚付钱的小女孩,如今已成为人民教师,还经常带着学生来感受这份温暖;外卖小哥在此落脚畅谈人生。如今,凯阳餐馆已成为邵阳的“诚信地标”。每天清晨,小店炊烟准时升起,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坚守的美丽故事。

3c94f43995ad465f8ea7bc6376de947e.jpg

林生丽在为顾客添饭。成竹 摄

“这么多年,粉面的味道没变,价格没变,林大姐的初心更没变。”“经常来这里吃,实惠又卫生,没想到已经30年了,不容易啊!”热气氤氲的小店里,顾客们纷纷感慨时光飞逝,为林生丽的坚守竖起大拇指。顾客老赵一句“就跟在家里一样放心”,便是对她坚守的最高赞誉。

林生丽的事迹之所以动人,在于她让“诚信”从抽象概念变得可感可触,在平凡中创造了不平凡。餐馆里的扑鼻的粉面香味、自助台上丰富的炒菜,是满足口腹的食物,更是承载信任的载体。

如今,凯阳餐馆的故事传遍邵阳的街头巷尾,林生丽的名字成为城市的文明名片。从“邵阳市道德模范”到“湖南好人”,再到“中国好人”与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是全社会对她诚信价值的认同,她用个体微光照亮了城市文明底色。

记者手记

“只要做得动,我会一直开下去。”71岁的林生丽站在灶台前,身影略显佝偻,目光却依旧坚定。她30年如一日的坚守,为我们诠释了“中国好人”最深刻的内涵:在平凡中孕育伟大,在利他中实现自我。

巷子深处,那缕熟悉的米粉香气每每飘起,不仅温暖着每个人的胃,更温暖着这座老城的记忆。一个小店温暖一条街,一个好人带动一座城——这种“好人共生”的生态,正是“中国好人”现象最动人的写照。

何以“好人”?林生丽用30年时光作出了最动人的回答:好人之“好”,在于将美德化作细雨润物无声,让善良成为习惯自然流露。这种植根于日常生活的善良,如同时代长河中的灯塔,照亮着他人的航程,也温暖着社会的前行之路。(采访报道组:成竹 王小宁 杨轩)

(责任编辑:黄藤-文明网 )

版权所有:中国雷锋网 邮编:410217
地址:长沙市望城区雷锋街道正兴路42号
电话:0731-88107959 微信号:hnleifeng
(C)2012.3 chinaleifeng.com,leifeng.red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