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真善美,激励更多人向上向善,湖南文明网联合红网时刻推出“崇德‘湘’善·中国好人风采展”专栏,宣传“中国好人”的先进事迹,让凡人善举从“微光”聚成“星河”,从“星河”凝成“暖流”,在湖湘大地营造出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让好人精神广泛传播。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仁军 综合报道
当命运将他困在方寸之地
双拐成了他丈量世界的“脚”
书本成了他冲破阴霾的光
从跪着爬行借书的残疾少年
到自筹资金建书屋的“文化灯塔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
2025年第二次助人为乐类
“中国好人”向民志
看他如何用30余年的坚守
为山里娃撑起一片书香天空
“读书让我找到了人生的价值”
1970年,向民志出生在泸溪县潭溪镇小陂流村的贫困农家,双脚先天性畸形、肌肉萎缩,无法站立的他,童年大多在膝盖跪地爬行中度过,勉强拄着拐杖也只能支撑片刻。因身体不便、家境贫寒,他只念完五年小学便辍学,大山的阻隔、学业的中断,一度让他陷入迷茫。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父亲代送的报刊成了他的“启蒙老师”。饭桌上的报刊被他反复翻阅,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精彩段落摘抄成册,为了借更多书报,他常常双手撑地,爬半里多路到村部。书里的世界,让他第一次看到了大山之外的风景。
2007年,凭借多年积累的知识与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向民志耗时数年搜集整理7000多首土家族、苗族爱情歌谣,精选3000多首编成《湘西情歌》;随后又编撰《湘西木叶情歌》,收录3000多首木叶情歌。这两本书填补了湘西多民族情歌出版的空白,也让向民志一下子成了当地的“文化名人”。他常说:“是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知道自己也能创造价值。”
为大山孩子打造“文化家园”
“村里的娃放假没有好处去,总在路边疯跑,要是有个看书的地方就好了。”看着村里孩子无处安放的假期,向民志萌生了建书屋的想法。2016年,他拿出多年写书攒下的8万元稿酬,又四处筹款、争取县相关部门支持,在自家门前的荒地上,一砖一瓦建起了“明志书屋”。
书屋每天全天候免费开放,清晨六点,向民志就拄着拐杖生起火炉,等着孩子们来读书。2018年是他最艰难的一年:相依为命的父亲离世,自己痛风加重,手肿得无法张开,但他从未耽误书屋开放。铁盆里的木炭燃起暖光,孩子们冻红的小手捧着书本,这是他眼中最治愈的画面。
多年来,他把每一笔稿费都投入书屋,买书、订报刊从不吝啬。如今,“明志书屋”已有藏书1.2万余册,满满当当的书架,成了大山里最珍贵的“宝藏”。
以爱为舟 守护童心扬风帆
“明志书屋”的灯光,不仅照亮了书本,更汇聚了无数温暖。2021 年起,向民志邀请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大学生支教队入驻,每年1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来到书屋,为乡村儿童开展英语教学、美术培训、防溺水宣讲、亲子游戏等活动。
几年间,38场读书活动、21场公益服务在这里开展:孩子们跟着志愿者学手工、谈理想。50平方米的空间里,3张阅览桌、20个凳子,承载着山里人的精神寄托,也让知识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看到娃们捧着书笑,我就觉得值。”向民志拄着双拐,看着书屋里的热闹景象,眼里满是欣慰。对他而言,书屋不是简单的阅读场所,而是能让大山孩子看见未来的“窗口”。
荣誉在心中闪耀
“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全国十大读书人物”“湖南好人”……诸多荣誉加身,而这份荣誉属于每一位托起书屋的好心人。向民志每天清晨准时打开书屋大门,站在这里,满怀感恩。十多年来,他亲眼见证了书籍如何改变一个孩子的眼神——从迷茫到坚定,从怯懦到自信。未来,向民志会继续举好这盏灯,用书香温暖更多童年,让爱与希望生生不息!
双拐或许限制了他的脚步
却从未困住他的心灵与大爱
向民志用一生与书为伴
真正的力量,源于对知识的热爱
源于对他人的善意
致敬!用书香点亮大山的“双拐守护者”
祝贺!“中国好人”向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