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雷锋网
讲解预约

发言刊登 | 邹文:新征程上,我们与雷锋精神同行

2025-10-07 10:05:08  来源:湖南雷锋纪念馆  作者:  字体: 【小】 【中】 【 大】

编者按:近日,“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弘扬雷锋精神”《雷锋》杂志创刊十周年座谈会暨捐赠仪式在湖南雷锋纪念馆举行。现场,与会领导嘉宾、专家学者和实践工作者围绕“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弘扬雷锋精神”主题,分别作交流发言。

即日起,湖南雷锋纪念馆联合中国雷锋网将发言稿陆续刊登,以飨读者。

湖南雷锋纪念馆党组书记  邹文

十年前,《雷锋》杂志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雷锋”命名的期刊,以纸墨为媒介,开拓了新时代传播雷锋精神的崭新路径。十年耕耘,《雷锋》杂志如今已成长为宣传、研究、践行雷锋精神的重要思想文化阵地和全国学雷锋活动的风向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任何一项伟大事业,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雷锋杂志社的成长是如此,湖南雷锋纪念馆也同样经历了漫长的成长历程。

筚路蓝缕的1963-1969

1962年冬,雷锋因公殉职的消息传回家乡,为方便群众寄托哀思,1963年2月,“雷锋生平事迹图片展览”在荷叶坝完小(雷锋的母校)2间闲置的教室开幕,这个便是湖南雷锋纪念馆的前身。当时的条件有多艰苦?展板是废弃展板改造的,展品都是雷锋亲友捐赠的,开办经费只有400多元。就是这样简陋的展览,在8天内吸引了2.6万人参观,留言簿写满了41本。

1966年冬,雷锋纪念馆正式破土动工,平整地基、工程基建靠的都是乡亲和观众们的肩挑手扛、义务劳动,文物征集靠的是北上采访组一笔一划用手抄的20万字雷锋日记手稿。1968年11月第二代馆正式建成开放,上万群众自发观礼。

风雨坚守的1970—1989

曾有一段时间,学雷锋活动受到人们的质疑,社会上也流传着“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的顺口溜,雷锋纪念馆门庭冷落。面对这些杂音,纪念馆的同志们没有退缩,在时任馆长雷孟宣的带领下,成立了宣传小分队,自己动手制作流动展板,吃饭不择时,住宿不择地,没有交通工具,就靠双脚行走;没有旅馆,就睡四面通风的教室。自1982年始,流动展览逐渐走遍全省2000多家单位,把展览送到了工厂、集镇、农村、学校,用事实回应了社会上对于雷锋和雷锋精神的各种质疑。

砥砺前行的1990—2014

20世纪90年代至2014年,面对社会转型期的思想多元化和文化需求升级,纪念馆以三次改扩建为契机,在硬件升级、展陈创新、功能拓展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使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更强大的生命力。这一期间,绝非简单的硬件升级,纪念馆实现了从单一教育场馆到综合性场馆的转变。纪念馆也从正科级事业单位升格为副县级事业单位,摘得了国家AAAA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多块金字招牌。

守正创新的2015年—今天

我们与时俱进做优展陈。2015年10月,雷锋纪念馆第四代展馆,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馆主体建筑竣工。2018年2月,全新的雷锋生平事迹陈列正式对外开放,荣获湖南省陈展策划方案优秀奖。我们策划打造的“与时代同行”专题展和新时代廉洁文化专题展,先后入选全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我们融合传播做强宣教。早在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刚刚兴起时,纪念馆便率先探索数字化传播,成为全国红色场馆触网的先行者。进入21世纪,纪念馆主动拥抱技术变革,先后改版中国雷锋网、优化纪念馆官微、开通视频号,推出网上VR展馆、雷锋文稿数字有声馆,雷锋精神系列原创公益广告亮相长沙的大街小巷,“雷小锋”和“小锋同学”文创品牌和文创产品深受大众喜爱。

我们集思广益做实研究。近年来,纪念馆先后编辑出版了《榜样》丛书;牵头主编的《雷锋年谱》《雷锋文稿》获中宣部主题推荐;《辉煌历程与磅礴力量》获评省社科普及优秀课题;与湖南省雷锋精神研究会共同编辑出版《雷锋精神研究》杂志、《新时代新雷锋》红皮书,使雷锋精神研究成果惠及大众。

我们立足岗位践行雷锋精神。我们成立正兴学雷锋志愿服务中心,以雷锋精神志愿宣讲、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和参与社会治理为目标,组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27支,累计招募学校、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志愿者3809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400多场,先后获评“全国‘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湖南省最佳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长沙市十佳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称号。

我们推动雷锋精神走向世界。我们联合湖南师大开展“留学生诵读雷锋日记”活动,联合长沙学院成立“雷锋精神话语研究中心”,协同省内高校将雷锋事迹融入留学生课堂学习及课外宣教。我们积极探索雷锋精神国际传播的新方式,依托视频号推出“雷锋精神属于世界”系列作品,借力学习强国平台开设《向世界讲好雷锋故事》专栏,不断扩大雷锋精神国际“朋友圈”。

新时代新征程,作为雷锋家乡的纪念馆,我们要坚持以书写好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为导向,不断赋予学雷锋活动新的时代内涵。

保护历史遗存,筑牢精神传承的坚实根基

雷锋故居、雷锋学校、团山湖农场等是雷锋家乡的地标,是雷锋精神形成与发展的物质见证,我们要构建起多方参与的保护与阐释网络,共同开展对雷锋故居等历史遗存的深度考证与研究,挖掘其背后的故事与时代价值,为保护修缮和展示利用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通过申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联合举办研讨会、发布研究成果等方式,提升这些地标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影响力,共同守护好雷锋精神的“根”与“魂”。

发挥思政育人作用,播撒雷锋精神的种子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雷锋精神是思政课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在共建教学资源库,共育师资力量等方面寻求各方力量的联动,实现文物史料、研究成果的平台共享,合作开发更贴合大中小学需求的系列化、个性化雷锋精神主题课程。联合打造“雷锋精神实践基地”,创新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展厅宣讲、主题班会、社会志愿服务体验等沉浸式教学流程设计,使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增强雷锋精神主题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促推馆区提质,完善弘扬精神主阵地建设

纪念馆是集中展示雷锋精神的核心阵地,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和研究前沿,积极探索运用VR/AR、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发数字化展陈资源,让观众能够以更直观、更互动的方式走近雷锋。通过精心策划线上展览、云直播、微党课等内容,突破时空限制,让雷锋精神借助网络力量飞入寻常百姓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切实做好地下停车场和信息化项目建设,完善旅游商业配套,开发具有教育意义和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提升观众参观体验的舒适度和便捷性,为更大客流提供硬件保障。

回望过去,我们深感守护历史、传承雷锋精神的责任重大;展望未来,我们更觉使命光荣、任重道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湖南雷锋纪念馆将继续秉持初心,在传承弘扬雷锋精神的道路上,不断求索,勇毅前行,为新时代高质量弘扬雷锋精神贡献雷锋家乡纪念馆的力量!(来源:湖南雷锋纪念馆)


回顶部
版权所有:中国雷锋网 邮编:410217
地址:长沙市雷锋街道正兴路42号 电话:0731-88107959 微信号:hnleifeng
参观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 (16:30游客停止进馆) 闭馆时间:周一(国家法定假日除外) ICP备案:湘B1.B2-20070067-10
(C)2012.3 chinaleifeng.com,leifeng.red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