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雷锋网
讲解预约

雷锋的榜样是谁?

2025-08-15 14:52:18  来源:《中国志愿》2025年第3期  作者:  字体: 【小】 【中】 【 大】

编者按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生命永远定格在22岁的青春年华。但他活成了一团火,温暖了一代代人的心灵,更照亮了后人前行的路。六十余载岁月流淌,雷锋从未远去。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群人到新时代志愿者遍布中国大地,雷锋精神历久弥新。

今天,我们走进雷锋,走进雷锋的榜样,了解雷锋精神的源头与发展。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

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几代人耳熟能详,成为大家心中永恒的印记。60余年来,雷锋的名字成为“好人好事”的代名词,他的故事激励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奋发向上,成为一代代中国人追崇的榜样。

不过你知道吗?家喻户晓的全民优质偶像——雷锋,也有他追的“偶像”。

青春“偶像”——冯健

1961年6月4日,雷锋将一张心爱的照片寄给了家乡的冯健姐姐,并且在照片的背面写上了两行小字:“冯健姐姐,我永远向你学习,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雷锋。”一张心爱的照片,两行真挚的话语,表达了雷锋对冯健的崇敬之情。

图片

雷锋寄给冯健的照片。

在20世纪50年代,冯健不仅是雷锋的青春偶像,更是当时广大年轻人心中学习的榜样。冯健为了建设家乡,高小毕业后放弃在省城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望城农村工作,成为望城有名的养猪姑娘。因为工作出色,被评为“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全国劳动模范”,先后三次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早在荷叶坝小学读书时,雷锋就将冯健当作学习的榜样。临近高小毕业时,他在黑板报上以《向冯健姐姐学习》为题写了一篇几乎占了整版篇幅的文章,表达了高小毕业后要向冯健那样回乡参加农业生产的决心。

1956年底,雷锋在县委书记张兴玉家第一次见到了冯健。冯健知道了雷锋是个孤儿,就对雷锋说:“我比你大几岁,今后我们就像姐姐和弟弟一样,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事情,就找我。”雷锋听了,马上称冯健为“健姐”,冯健打心眼里也非常喜欢这个阳光向上的青年。由于工作往来,雷锋经常和冯健见面,他十分留意冯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观察偶像是怎么学习,怎么工作的。

1957年5月,19岁的冯健第二次进京受到毛主席的接见。雷锋对此十分羡慕,认为冯健是“最幸福的人”。冯健从北京回到家乡后,雷锋就缠着冯健给他讲见到毛主席的情景。冯健看到雷锋那么迫切地想见到毛主席,就经常鼓励他说:“只要你好好工作、好好学习,做出成绩,你一定能见到毛主席!”雷锋听后马上表态要学习先进,努力做出成绩,争取同冯健一道上北京去见毛主席。

1958年春,冯健被组织保送到农学院上大学,不久雷锋也北上去了鞍钢。分开后,两人仍保持着书信来往。1962年,冯健还给雷锋写过一封信,但没有接到回信。直至1963年2月,冯健读到《中国青年报》刊登的长篇通讯《永生的战士》后才知道,雷锋已在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噩耗被证实后,冯健像失去亲人一样悲痛不已。

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冯健在宣传雷锋精神方面持续发挥光与热。她担任多家单位的学雷锋顾问,宣传足迹遍布全国,并撰写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等与雷锋相关的文章和著作。

最敬仰的先烈之一——郭亮

走进长沙的湖南雷锋纪念馆,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位于广场中央的一尊汉白玉浮雕艺术墙,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6位湘籍老一辈革命家展现在巨幅画面之中,两侧分别是郭亮和雷锋。在湖南望城这片红色热土,郭亮和雷锋是不同时代的鲜艳旗帜。

图片

湖南雷锋纪念馆广场中央的汉白玉浮雕艺术墙。

“湘江荡荡不尽流,多少血泪多少愁!雪耻需倾洞庭水,爱国岂能怕挂头!”1916年,年仅15岁的郭亮在长沙街头看见被杀害的革命党人的头颅,义愤填膺,咏作此诗。1928年3月28日,27岁的郭亮烈士喝完最后一杯壮行酒,在慷慨赴义的前一刻,饱蘸激情,把对妻子和儿子的爱,全部凝聚在笔端,写下了壮美感人的家书。

“灿英吾爱:亮东奔西走,无家无国。我事毕矣。望善抚吾儿,以继余志!”

这就是一名坚定的共产党人面对死亡无所畏惧,只希望革命薪火相传的最后嘱托。雷锋极其崇敬郭亮烈士,他为在望城出了郭亮这样一位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享有盛誉的革命英雄人物而自豪。

据望城县委办机要秘书冯乐群回忆:雷锋经常阅读革命英雄人物的故事,望城是革命老区,以郭亮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为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事迹和精神,深深地影响着雷锋的思想认识与精神追求。雷锋经常到新华书店找书看,这些书不仅有故事书,还有连环画。雷锋在阅读时,会用点、圈、画的形式画重点,自己读完后还讲给机关其他同志听,他讲这些英雄人物故事时,能很自然地和毛主席著作中的道理联系起来。他一直珍藏着一本关于郭亮等革命先烈生平事迹的书——《不朽的战士——湖南革命烈士传略》。

1958年,雷锋离开家乡北上鞍钢前夕,还翻山越岭来到郭亮墓祭拜先烈。

路上,他和同去鞍钢的望城老乡杨必华结识,一起讨论《不朽的战士》这本书中的郭亮烈士,雷锋还背诵出郭亮写给妻子的遗书。

以郭亮为杰出代表的革命先烈对共产主义的坚定理想信仰、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让他拥有坚如磐石的革命信仰和钢铁般的力量,始终激励雷锋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不断成长和进步。

日记中两次提到的革命烈士——方志敏

“永垂不朽的革命烈士——方志敏同志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我出生在一个很贫穷的农民家庭,在旧社会受尽折磨和痛苦,在慈祥的母亲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哺育和教导下,居然成长为一个解放军战士、光荣的共产党员。我要时刻准备着为党和阶级的最高利益,牺牲个人的一切,直至生命。”

这是1960年12月27日,雷锋在日记中写下的一段话,也是雷锋第一次在日记中提到方志敏。

图片

雷锋1960年12月27日的日记手稿。

1956年,雷锋高小毕业后暂时留在了望城工作,时任望城县委书记张兴玉经常给他讲革命故事、买书给他看。从那时起,雷锋陆续知道了刘胡兰、郭亮、赵一曼等英雄人物的事迹,而方志敏就是其中一位。

1935年,方志敏在江西南昌写下《可爱的中国》:“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方志敏把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化成了血铸的13万文字。文章中对旧社会的描写、对新中国的期许及蕴含的炽热情感,怎能不让跨越新旧时代的雷锋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如何让他不被方志敏正气凛然、坚贞不屈的精神所感动。

从望城到鞍钢,再到部队,雷锋始终把革命烈士方志敏作为学习的标杆,在1961年11月26日的日记里,雷锋再次写道:“我要以黄继光、董存瑞、方志敏等同志为榜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张思德

1944年9月8日,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卫团1000多人,为张思德同志举行追悼会。会上,毛主席发表了演讲,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毛主席的讲话是即兴演讲,演讲一开始就深深打动和感染了所有人。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拿出笔和本,比较完整地记录了整个讲话。会后,毛主席亲自将演讲稿做了5次压缩,最终形成了经典名篇《为人民服务》,后收录于《毛泽东选集》中。

图片

雷锋在读《为人民服务》时留下的笔记。

雷锋最爱读的《毛泽东选集》中,就有这篇著名的《为人民服务》,他曾反复阅读过七遍之多,写下这样一首四句短诗:

革命需要我烧木炭,

我就去做张思德;

革命需要我去堵枪眼,

我就去做黄继光。

这朴实的话语充分体现了雷锋向张思德学习的决心,也反映出一个革命战士一切服从党的安排、服从祖国的需要,一切从革命利益出发的共产主义崇高品质。

从农民,到工人,最后成为一名无产阶级战士,雷锋始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望城县参加农业生产时,他是县里第一个拖拉机手;到鞍山做工人时,他3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18次被评为标兵、5次被评为红旗手;入伍后,他荣立三等功2次、二等功1次,还被评为五好战士和节约标兵。

在部队,雷锋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汽车兵,但是他立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个“节约标兵”处处关心别人,为群众做了大量的好事:他曾把自己省吃俭用存下的100元钱,捐献给刚刚成立的抚顺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当得知辽阳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水灾时,他又将刚积攒的100元寄给了辽阳市委。

崇拜的战斗英雄——黄继光

1960年1月9日,雷锋入伍第一天,在一本《解放军画报》中,看到了战斗英雄黄继光的照片,就把照片剪下来贴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并在空白处写下“英雄的战士黄继光,我永远向您学习”的誓言。

图片

雷锋日记本的扉页。

1960年3月,入伍两个月的雷锋来到沈阳。公务之余,雷锋参观了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为黄继光烈士墓碑拭去灰尘,离开的时候,他满怀深情地举起右手,给长眠地下的烈士们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

“要学习黄继光那种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学习他勇敢坚强的革命意志;学习他的高贵品质;学习他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为重;学习他兢兢业业为党工作的精神;学习他勤劳朴实的性格;学习他谦虚好学渴求进步的精神;学习他为祖国人民英勇战斗的精神……”

这是雷锋在看完《黄继光》这本书之后的感言。这本书,雷锋看过不止一遍,而且是“含着激动的眼泪,一字字一句句地读了无数遍,甚至都能把整本书背下来”。

每当在最困难、最艰苦的工作中,雷锋就会想起黄继光,“浑身就有了力量,信心百倍,意志更坚强……”

新兵训练期间,练手榴弹掷远达不到及格标准的雷锋,看到黄继光的照片后,不顾胳膊肿痛,回到操场继续练习,直至全部达到优秀。有一次,在防洪抢险中,雷锋将雨衣借给战友穿,自己一身都淋湿了,还得了急病。连长让卫生员送雷锋到宿舍好好休息。雷锋翻开日记本,看到扉页上黄继光的照片,感觉浑身充满力量。一想到洪水会直接威胁人民生命财产,便不顾阻拦,跑到工地上和大家一起参加防洪抢险战斗。

雷锋没有像黄继光一样成为一名战斗英雄,但是黄继光“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牺牲了自己的崇高精神”,激励着雷锋立足于自己的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019年9月25日,黄继光、雷锋等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他们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将永远被国家和人民铭记。

“偶像”的力量,温暖有光。从一名普普通通的汽车兵,到全国人民学习的道德榜样,雷锋以其22岁的短暂生命,谱写了辉煌壮丽的人生诗篇,树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道德丰碑。如今,我们学习雷锋,也应像雷锋那样,“拥护、爱戴、崇仰”英雄模范人物,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汲取奋进的力量,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一番不平凡的成绩。(来源:《中国志愿》2025年第3期  供稿 湖南雷锋纪念馆)


回顶部
版权所有:中国雷锋网 邮编:410217
地址:长沙市雷锋街道正兴路42号 电话:0731-88107959 微信号:hnleifeng
参观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 (16:30游客停止进馆) 闭馆时间:周一(国家法定假日除外) ICP备案:湘B1.B2-20070067-10
(C)2012.3 chinaleifeng.com,leifeng.red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