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雷锋网
讲解预约

携手并进传播雷锋精神

2025-08-13 09:18:10  来源:湖南雷锋纪念馆  作者:  字体: 【小】 【中】 【 大】


微信图片_20250813091700_54.jpg

十年前,《雷锋》杂志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期刊,以纸墨为媒介,开拓了新时代传播雷锋精神的崭新路径。2017年,湖南雷锋纪念馆有幸与《雷锋》杂志结缘,并由此开启了互帮互学、携手并进的历程,至今已在雷锋精神传承与弘扬之路上,共同留下了一串坚实而深刻的足迹。

共建研究高地,深挖精神富矿。十年来,纪念馆与杂志社在雷锋精神的研究与阐释上深度协同。纪念馆依托丰富的馆藏史料、档案资源,为杂志提供了坚实的史实支撑和鲜活素材。陶克将军作为《雷锋》杂志总编辑,多次亲临雷锋故里。2017年5月的“雷锋家乡行”活动,陶克将军率队参观纪念馆、雷锋故居,并与雷锋生前好友冯健、张建文等亲切座谈,重温雷锋故事,探讨其当代价值,为双方研究注入了新活力。2017年底,由人民出版社、雷锋杂志社主办,望城区委宣传部及湖南纪念馆承办的《见证人讲述——雷锋故事》编辑出版工作会议在望城召开,汇聚专家、学者及雷锋生前故旧,共同研讨如何通过历史见证人的讲述,更生动立体地解读雷锋日记。这项工作的成果,直接服务于全社会对雷锋精神的深度认知。2022年,在雷锋同志因公殉职60周年之际,凝结双方心血的《雷锋年谱》《雷锋的故事》《像雷锋那样》等雷锋系列新书在湖南雷锋纪念馆首发。陶克将军在首发式暨研讨会上深情评价,《雷锋年谱》是“对雷锋同志的深情告慰”,更是“为新时代弘扬和研究雷锋精神捧出的宝贵资料”。这些权威读物的问世,是双方共建雷锋精神研究高地结出的丰硕成果,为深化新时代雷锋精神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共育时代新人,播种信仰种子。青少年是雷锋精神传承的关键群体。纪念馆与杂志社紧密协作,共同策划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青少年主题教育活动。2022年10月13日,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成立73周年之际,“喜迎二十大 争做好队员” 主题队日活动在湖南雷锋纪念馆成功举办。这次由双方共同主办的活动,是馆社协同育人的精彩实践。活动中,纪念馆宣讲团成员深情讲述雷锋童年故事,红领巾讲解员在馆内追寻雷锋足迹;雷锋杂志社则发挥平台和专家优势,协调雷锋生前好友冯健、雷锋辅导过的学生孙桂琴及二十大代表安志等嘉宾进行线上互动。当《雷锋》杂志总编辑陶克将军寄语全国少先队员,冯健在线讲述与雷锋的往事时,榜样的力量直抵心灵。这场线上线下结合、馆校社媒联动的“入队第一课”,将雷锋精神的火种播向全国,成为双方资源共享、目标同向,打造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精品活动的生动写照。

图片

共拓传播新局,唱响时代强音。在信息时代,湖南雷锋纪念馆与雷锋杂志社不断探索创新传播路径,形成线上线下共振的立体格局。杂志社始终将雷锋家乡作为报道重点。总编辑陶克将军身体力行,2021年7月在雷锋纪念馆举办的论坛上,发表《假如雷锋在网络时代》的演讲。他敏锐指出,“假如雷锋在网络时代,他一定是拥有巨多粉丝的‘网红’”,因为雷锋“会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高手”“憎爱分明的先锋”“‘言行一致’的诚信标兵”。这一富有时代感的论断,通过杂志社及合作媒体广泛传播,引发强烈共鸣,为雷锋精神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注入新动能,极大提升了雷锋精神和纪念馆在新时代的影响力。同时,纪念馆的场地与资源优势,为杂志社提供了有力支持,书籍编撰会、新书首发式、主题队日活动等,都体现了纪念馆作为物理空间和内容载体支撑杂志社内容生产的作用。而杂志社的宣发力量,又将这些重要活动和研究成果传播到全国,覆盖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让更多人了解“雷锋家乡学雷锋”的生动实践。纪念馆与杂志社形成了“线下实践——线上传播——思想升华”的完整链条,共同奏响了新时代学习雷锋的嘹亮乐章。

十年耕耘,《雷锋》杂志已成为宣传、研究、践行雷锋精神的重要思想文化阵地和全国学雷锋活动的风向标。值此《雷锋》杂志创刊十周年之际,湖南雷锋纪念馆特向杂志社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最崇高的敬意!下一个十年,湖南雷锋纪念馆将继续与雷锋杂志社携手同行,在史料研究、青少年教育、主题活动、融媒体传播等领域深入合作,让雷锋精神如湘江之水奔流不息,在新时代的沃土上浇灌出更绚烂的文明之花。


回顶部
版权所有:中国雷锋网 邮编:410217
地址:长沙市雷锋街道正兴路42号 电话:0731-88107959 微信号:hnleifeng
参观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 (16:30游客停止进馆) 闭馆时间:周一(国家法定假日除外) ICP备案:湘B1.B2-20070067-10
(C)2012.3 chinaleifeng.com,leifeng.red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