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学雷锋、树新风、传承奉献精神。“学习强国”长沙学习平台推出特别策划“我给雷锋写封信”书信征集活动。一起来感受学子们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与传承吧!本期来看长沙市一中双语实验学校的肖皓轩写给雷锋的信。
敬爱的雷锋叔叔:
您好!
提笔写下这封信时,春日的阳光正洒落在窗台上那本被翻旧的《雷锋日记》上。那天在社区“学雷锋服务站”看到您说过的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突然意识到践行您精神的最好方式,就是让温暖在人间流转。
上周日清晨,我提着装满水果和面条的竹篮,跟着社区网格员叩响了张奶奶家的门。门轴发出滞涩的吱呀声,86岁的老人站在门后,脊背佝偻如弓。当她看清我们胸前的志愿者徽章时,浑浊的眼睛突然亮起来:“雷锋班的孩子们来啦!”
在褪色的老式挂钟滴答声中,我擦拭着落满灰尘的窗棂。打扫完地面后,张奶奶颤巍巍地翻出一本泛黄的相册。照片里梳着麻花辫的少女正站在老式织布机前,那是她年轻时工作的留影。“那时候大家都学雷锋,车间里谁有困难,几十双手同时伸过来。”老人抚摸着照片,眼角的皱纹里漾满怀念。收拾书桌时,我发现窗台玻璃夹着张泛黄的奖状,旧时的“学雷锋标兵”证书在阳光下依然鲜红。原来我们看望的老人,也曾是像您一样播撒温暖的人。临别时张奶奶握着我的手说:“当年我给孤寡老人送蜂窝煤,现在轮到你们给我送温暖了。”暮色中,她站在爬满紫藤的老屋檐下挥手,身影如一棵倔强的老树。我突然明白,雷锋精神从来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心与心的相互温暖。
雷锋叔叔,我终于懂得您说的“活着就要使别人过得更美好”的真正含义。当我把张奶奶家打扫得干干净净、当阳光透过擦亮的玻璃洒进昏暗的房间,我看见了您说的那种幸福——它不是单程的付出,而是代代相传的星火,是跨越时空的温暖接力。
此致
敬礼!
肖皓轩
2025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