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第五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决赛在长沙收官。今天将举行颁奖仪式。在持续多日的比赛中,来自全国的175名参赛选手以沉浸式讲述、创新化表达,将一个个英雄故事、一段段峥嵘岁月娓娓道来。今天请跟随橘洲君脚步走进大赛现场,聆听“胜利号角的回响”。
一
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地点并不固定。今年大赛在长沙举行,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和举办地点类似,每届大赛的主题也有调整,均应时应景。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赛主题是与之呼应的“胜利号角的回响”。这要求参赛选手要从抗战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入手,展现全民族团结一心争取抗战胜利的艰辛努力和伟大成就。
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哪怕是对专业组选手而言。虽然大家在各自岗位上的表现都十分优秀,但很多人平时讲解的内容与大赛主题并不贴合,机械照搬是肯定不行的。这就是大赛的第一个特点——促进各地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进一步挖掘和提炼。
荣获志愿组前十的付汝佳,就是典型。她是湖南雷锋纪念馆的一名志愿讲解员,平日最熟悉的就是雷锋故事。可生于1940年的小雷锋实在没有多少抗战故事可言。怎么办?付汝佳将视野转向了大湘西,选定了芷江机场修建的故事。
来自湖南雷锋纪念馆的选手付汝佳。图片来源于主办方
对付汝佳而言,这是相对陌生的题材,要挖掘整理的内容很多,准备了近半年。在这过程中,她没有止步于“读万卷书”,更实践了“行万里路”,专程赴怀化采访98岁的老人陈冬元。“当时,数以万计的老百姓加入其中,挖山、运土、填沟、碾土,修建机场跑道。空袭警报突然响起,日军轰炸机来袭,来不及躲避的老百姓血溅机场,染红了石碾……80多年过去了,石碾无言,见证着抗日军民用血肉换来的胜利。”老人1938年跟着哥哥修机场的故事经付汝佳讲述,现场观众仿佛历历在目,厚重感人。
二
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被业界亲切地称呼为“国赛”。在参加“国赛”前,付汝佳还经历了“省赛”,即4月举行的2025年湖南省“潇湘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决赛。像她这样经过省级赛事选拔后来到长沙的选手,不在少数。这就是大赛的第二个特点——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培养和选拔优秀的红色讲解员。
本领锤炼首先来自单位内部的人才培养。
参加大赛,从文本推敲到视频制作,从重音选择到节奏把握,有太多地方要反复打磨。这往往不是讲解员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团队协作的成果。
荣获专业组前十的刘少奇同志纪念馆讲解员韩琦就说:“这份荣誉属于我们整个团队。”这位95后的小伙子仅用了7年时间,就从一名普通导游转型为金牌讲解员。别看这两份工作的内容好像差不多,其实区别真不小。“导游轻松活泼、一专多能,讲解员严谨沉稳,更倾向于‘精’。”回想刚刚入职的韩琦,还会被3个月内要背下10万字的要求吓到,如今已能根据不同游客群体的特点“因人施讲”。这成长的背后就离不开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名师带徒”“岗位练兵”等特色培养机制。
来自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的选手韩琦。图片来自于“花明楼景区”公众号 彭书仪 摄
本领锤炼其次来自同行之间的技艺交流。
专业组选手、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讲解员苏卓告诉橘州君:“大家实力都很强,有一种高手过招的感觉,非常过瘾。选手之间也会有交流。这次比赛不仅是竞技,更是自我提升的过程。”
来自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的选手苏卓。图片来自于主办方
专业组前十的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讲解员陈莹莹也表示:“从黄海之滨来到湘江之畔,这一路我都在思考苏湘两地红色故事有怎样的共鸣。比赛非常激烈,大家的实力都很强,让我收获良多,也坚定了我做红色故事讲述者、红色基因传承者的决心。”
三
一届又一届的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讲出一个又一个红色故事,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红色讲解员。但大赛的落幕并不意味着结束,你瞧,与颁奖仪式同步举办的还有首场宣讲活动。未来,选手们还将深入机关、学校等单位宣讲。这就是大赛的第三个特点——让红色精神代代传承。
正如大赛主题“胜利号角的回响”所揭示的,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回响是广大选手的共同心愿。
韩琦将在首场宣讲活动上再次讲述初赛的故事《“展儿”的青春抉择》,从一封“不必挂念”的家书切入,杨展烈士走入大家的视野。世人都知道杨开慧烈士,可知道她侄女杨展的人就不多了。韩琦自己都说:“我讲述的是杨展烈士鲜为人知的故事,我想让更多湖南红色资源、红色人物背后的故事走到大众面前。”
专业组选手、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00后讲解员沈子林说:“作为红色故事讲解员,我们的工作不仅是讲述红色故事,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胜利的号角继续在新时代回响。”
一如大赛评委贾永所言:“这次大赛是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背景下,对我们红色故事讲解员传承红色基因的一次检阅,也是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回响。”
在此,橘洲君与各位约定,2025年让我们相约长沙,聆听红色讲解员的动情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