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雷锋网
讲解预约

崇德“湘”善·中国好人风采展 | 杨来生、戴书林:瑶乡夫妇40年如一日 悉心照顾残疾兄长

2025-07-10 11:27:15  来源:湖南文明网  作者:陈沁贤 涂慧琦  字体: 【小】 【中】 【 大】

编者按: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真善美,激励更多人向上向善,湖南文明网联合红网时刻推出“崇德‘湘’善·中国好人风采展”专栏,宣传“中国好人”的先进事迹,让凡人善举从“微光”聚成“星河”,从“星河”凝成“暖流”,在湖湘大地营造出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让好人精神广泛传播。

当命运突生变故

他撑起困境家庭的一片天

她四十余载如一日

悉心照料残疾夫兄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

2025年首次孝亲爱老类

“中国好人”杨来生、戴书林

这对普通夫妻

用最朴素的坚守

诠释着“家”与“爱”的真谛

图片1.png

家庭变故,少年勇挑重担

1965年,命运给8岁的杨来生重重一击。父亲离世,母亲改嫁,他和弟弟只能跟着14岁的哥哥杨来牛相依为命。日子虽苦,但一家人相互取暖,也算有盼头。然而时隔8年,不幸再次降临,21岁的杨来牛因工意外摔伤,下肢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当时才16岁的杨来生,咬咬牙,选择辍学,从此扛起照顾哥哥和家庭的重任。

“一边务工挣钱,一边照料哥哥”,每天天未破晓,杨来生就起床为哥哥穿衣、洗漱、喂饭。白天,他集体出工挣工分、忙家务、照顾弟弟;晚上,还要给哥哥翻身、擦拭身体,处理大小便、换洗床单衣物等,即使再累也从未流露过一丝不耐。他还笑着安慰哥哥,让哥哥对生活充满信心。

图片2.png

嫁进破屋的新媳妇 携手共渡难关

到了适婚年龄,杨来生多次婉拒说媒,只因放不下残疾的哥哥。直到戴书林出现,他才真正放下心来。戴书林被杨来生的重情重义打动,不但不嫌弃家贫,还坚定地要和杨来生一起照顾家人。她说:“你的兄弟我来照顾,你放心挣钱养家。”

婚后,杨来生常年在外打工贴补家用,戴书林则独自承担起照顾兄长、料理家务的重任。即使夫兄大小便失禁弄脏衣物,戴书林也总是第一时间清理,从未有过一句怨言。“辛苦是有点辛苦,也没关系,这个都是自己家人,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每个人都要有良心。”她笑着说道。

之后,一儿两女的出生让经济压力增大,但她勤俭持家,多年来几乎没给自己添过新衣新鞋,把心思全放在家庭上。“能讨到这么好的媳妇,是我的福气。”杨来生满是欣慰。

图片3.png

孝悌种子播种发芽

朝夕40年的相处,戴书林把杨来牛当成了自己的亲哥哥,她总说“哪怕家里再穷再苦,只要有我们吃的,就一定有哥哥的。再苦再累也要供三个孩子上学。”提起妻子对大哥无微不至的照顾,丈夫杨来生的眼里泛起泪花。

图片4.png

有人曾劝戴书林:“你们夫妻俩岁数都大了,把老兄送到养老院去吧!”她却果断拒绝道:“只要我还能动,就会照顾好哥哥。”

戴书林为杨来牛修剪头发、擦洗便桶的身影落在子女眼里,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们对大伯都十分尊重。儿子、儿媳都是家里的“暖心小护工”:背着杨来牛去浴室洗澡,陪着他聊天、晒太阳……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聊天,日子温馨而幸福。

戴书林的行为化为孝悌精神的种子,播种到子女身上,孩子们坚定地表示:“哪天若是爸爸妈妈照顾不动伯父了,我们会接着做!”

图片5.png

照亮社会的瑶乡“两口子”

在梅岗村,“两口子”是自带温度的代称,杨来生“两口子”的事迹在当地广泛传播,“照顾一天容易,可要照顾一个人40多年,这位弟媳确实不简单!”当地村民这样感叹。

随着“中国好人榜”网络评议的进行,越来越多人了解到这对瑶乡夫妇。他们“两口子”打破了“伟大必需壮举”的惯性思维——40年如一日的灶台烟火、轮椅旁的晨昏相伴,正是对“孝老爱亲”最生动的诠释,这种“把责任过成日子”的活法,便成为丈量文明的标尺。

2025年6月24日,杨来生、戴书林夫妇荣登“中国好人榜”,成为孝老爱亲的全国典范。

图片6.png

所谓好人,本就是普通人日复一日的坚持

岁月会老,瘫痪的身躯会衰弱

但这份四十余载的亲情与担当,永远鲜活

致敬!这对用爱温暖岁月的夫妻

祝贺!“中国好人”杨来生、戴书林


回顶部
版权所有:中国雷锋网 邮编:410217
地址:长沙市雷锋街道正兴路42号 电话:0731-88107959 微信号:hnleifeng
参观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 (16:30游客停止进馆) 闭馆时间:周一(国家法定假日除外) ICP备案:湘B1.B2-20070067-10
(C)2012.3 chinaleifeng.com,leifeng.red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