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玉先 长沙报道
7月16日起,湖南省教育系统举办思政课教师“三高四新”省情集体备课活动。省委书记沈晓明,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分别授课。
▲沈晓明授课。(图源: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从授课地点看,报道显示,备课活动主课堂设在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思政课”这些关键词,让大家不由得想起5年前的场景。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给湖南大学的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比如,习近平总书记结合“二锅头和伏特加”等生动事例,向师生们讲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进程。
就是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就是思维要新,创新课堂教学;情怀要深,培养一批具有家国情怀的青年。
▲毛伟明授课。(图源: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从授课形式来看,备课活动主课堂设在湖南大学,省内其他高校设分课堂。省委书记、省长通过现场+视频的方式,为全省7100名思政课教师及学生代表等授课,是实打实的“大课”。
从授课内容来看,省委书记、省长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湖南省情及如何上好思政课。
记者在现场听了这两堂课,湖南省情介绍占了重要篇幅,这也呼应了本次活动主题——“三高四新”省情集体备课。
据报道,沈晓明从全球视野、全国定位、湖南实践三个维度介绍了基本省情。
从全球视野看:
湖南地域广、人口多、文化底蕴深厚,是观察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
还比如,湖南有杂交水稻、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一批世界名片。
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湖南在全球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2023年6月,马达加斯加农民在收割杂交水稻。(图源:湖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从全国定位看:
战略定位方面,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考察时,为湖南擘画了“三高四新”美好蓝图。
经济体量上,湖南是经济十强省份。
区位上,大家所熟知的,湖南有“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即处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
同时,湖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中国史学界素有“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的说法。
另外,湖南科教资源丰富,拥有“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的比较优势。
▲满载“湘”字号“大国重器”的中欧班列,从长沙发车,驶向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
从湖南实践看:
湖南是传统农业大省,新型工业化取得了长足进步。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推出了滚动实施“三个高地”标志性工程、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发展、民生保障提升、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一批重大战略。
从近期的报道热点来看,大学生创新创业、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也是湖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
▲岳麓书院成为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移动思政课”的一个教学点。(图源:新华社)
记者注意到,就如何上好思政课,沈晓明第一个强调的是要理直气壮。
毛伟明强调,要讲出湖南高质量发展的自信自豪。
湖南凭什么自信自豪?
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湖南的经济总量才147亿元,2008年、2012年、2016年、2020年、2023年先后突破1万亿元、2万亿元、3万亿元、4万亿元、5万亿元,突破第一个万亿用了30年,突破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万亿都分别用了4年,突破第五个万亿仅用了3年,2024年达5.3万亿元。
如今,湖南的经济总量,放在全球来看,与部分中等发达国家经济体量相当。
不难发现,省情教育在思政课中占有重要分量。
“湖南味道”浓的思政课程,能更好地引导广大师生深入了解湖南、读懂湖南,及时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湖南”的种子,继而吸引他们未来扎根湖南、建设家乡。
▲“第一师范”大思政课堂。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湖南旗帜鲜明地把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将学校思政课质量提升工程列为教育强省规划纲要的一号工程。
就如何上好思政课,现场,沈晓明和毛伟明分别作了辅导报告。
沈晓明提出了“七要”:
●要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向学生输送思想和精神营养;
●要深入浅出,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让思政课既有“抬头率”又有“点头率”;
●要因材施教,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听得懂、记得住;
●要因地制宜,善用湖南红色资源,把思政课搬出校园,搬到红色胜地、革命遗址、博物馆等社会大课堂;
●要同心协力,鼓励更多专业课老师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中;
●要言传身教,既带头研习马列、信仰马列,又规范自身言行当好示范。
毛伟明则提出,要做到“三个必须”“三个结合”“五个讲出来”:
●做到“三个必须”,即必须有爱党爱国的坚定立场、感人育人的精神力量、可见可信的鲜活素材;
●做到“三个结合”,即结合战略定位、描绘湖南发展前景之“广”,结合发展成就、展示湖南发展面貌之“新”,结合文化传承、解码湖南发展动力之“源”;
●做到“五个讲出来”,即讲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使命担当、高质量发展的自信自豪、改革开放的时代强音、中华文化的精神归属和三湘四水的民生新貌。
思政课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堂好的思政课激发的不仅是掌声,更是一代人的使命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