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长沙产业发展的澎湃浪潮中,雷锋精神正激荡出强大的时代动能。近年来,长沙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引领百万产业工人创新创业、爱岗尽责、奉献爱心,争做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承者,在产业升级、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发光发热。7月1日起,长沙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长沙市总工会、星辰在线、长沙文明网推出“百万产业工人学雷锋”系列报道,深入产业一线,讲好产业工人用实干与担当续写着新时代雷锋日记的动人故事。
星辰在线7月12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周子豪)“技术工作不是纸上谈兵,只有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实事求是地把事做实,才有价值。”这是湖南中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青年工程师苏宏博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一名99年的内蒙小伙,苏宏博扎根长沙已有五年。在这座智能制造名城,苏宏博的故事也许并不“轰轰烈烈”,但却足够真实、足够动人。曾放弃陪护做手术的母亲,只为项目如期推进;带队在车间高温中连续奋战,只为设备顺利调试……他用脚踏实地地行动,将雷锋精神具象化作一行行代码、一张张图纸,生动诠释了什么是“把党旗插在研发一线”。在高温车间、攻关现场、无数个通宵达旦中,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产业工人学雷锋的精神底色。
坚守初心 把责任扛在肩上
2023年国庆,正值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紧要申报期。身为项目经理,苏宏博需要统筹研发方向、制定技术路线、协调多方资源。然而,就在那段时间,远在北京的母亲因病入院、即将手术。面对家庭和工作的双重牵引,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留守项目。
“当时确实很挣扎,但项目在那个阶段需要我。”即使已经过去许久,提及这件事时,苏宏博还是带着些许失落,“最后还是在妈妈上手术台的时候,我才抽出时间去陪护。其实一直感觉对家人都有所亏欠,但好在他们都很理解、支持我。”
为了项目研发能有所突破,自发加班加点更是苏宏博的工作常态。“有一次我们与北京理工大学老师讨论知识图谱系统设计方案,大家研讨到了凌晨四点多。”苏宏博回忆,结束研讨回去休息时正好碰上出来晨练的大爷,那天就睡了不到三小时,又继续开始一天的安排,“其实,没感觉累,因为研讨出了成果,内心是很高兴、兴奋的。”
(苏宏博在进行数字孪生软件平台的研发。)
一次次的坚守带来了技术的不断突破,也坚定了苏宏博要将研发“干到底”的信念。“雷锋精神最打动我的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做技术就像苦行僧,心里要静,要纯粹,不能被物欲牵着走。既然没有选择去挣那些‘快钱’,就要将科研做好,这是责任,也是信念。”正是这样一丝不苟、全身心投入的态度,才换来了项目的顺利进展。
攻坚克难 将使命写在一线
长沙的夏天总是伴随着烈日炎炎。不久前,项目迎来中期检查,苏宏博和团队必须在工厂现场完成整套智能系统的软硬件集成与调试。任务重、时间紧,太阳暴晒下的车间更是酷热难耐。“那几天,车间温度接近50℃,我们从早上8点一直干到晚上8点,三天几乎没有停。”苏宏博回忆说,“调试过程中衣服被汗打湿就没干过,但团队里没人抱怨一句。”
最终,设备顺利运行,系统高效稳定,项目如期推进。“虽然累,但看到成果落地,觉得一切都值得。”苏宏博说道。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经历这种高强度的“硬仗”。此前在激光焊接项目中,他带队深入不锈钢钣金生产现场,通过自主设计与算法优化,解决了焊工手工操作难、效率低的问题,成功实现智能焊接落地。“那次客户直接在现场说‘你们搞科研的这次真帮了我们’,我听完当时就觉得一切都值了。”
(苏宏博车间记录工艺数据。图片均由 星辰全媒体记者 周子豪 摄)
“技术研发绝不是闭门造车,必须实事求是,直面问题。”为了让数字孪生技术真正服务制造一线,苏宏博常年奔波在生产车间、设备现场,“你不去问工人痛点在哪里,设计出来的系统就是纸上高楼。”
苏宏博作为项目经理正在带领研发的数字孪生技术应用项目有望在车间生产制造中起到节约资源、提高效率以及提前预知预警的效能。谈及未来,苏宏博说得很简单:“希望通过研发的产品推动行业向前走,解决更多实际问题,让传统工艺变得更智能、让中国制造更有竞争力,这是我们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最实在的奉献。”
雷锋曾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今天,在数字工厂的灯光下,在高温车间的设备旁,苏宏博和无数青年产业工人,正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这句话穿越时代、重新生根。他们没有光鲜外衣,却有一颗滚烫的“雷锋心”;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却在技术一线默默书写属于新时代工人的“雷锋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