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雷锋网
参观预约

龙凡:用雷锋精神书写军旅觅水人生

2020-12-23 11:07:50  来源:中国文明网  作者:  字体: 【小】 【中】 【 大】

我和雷锋是同时代人,都是四零后的,雷锋属龙,我姓龙,都是龙的传人;雷锋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我要做好雷锋的传人。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到现在,我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在纪念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之际,回顾自己矢志不渝学雷锋的历程,深切地感受到毛主席号召学雷锋的伟大历史意义,雷锋崇高精神巨大的感召力和强大的生命力,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雷锋,根本目的在于做雷锋,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益于人民的人。

一、学习雷锋,就要时刻听从党召唤,把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的人生选择。

为谁活着,怎样做人,走什么样的路,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回避,而且必须回答的问题。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经过了多次难忘的选择,在每次选择面前,都是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走向了人民需要的地方。

我出身于中国科学院的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在首都北京长大,1961年,我以全优成绩在北大附中毕业,荣获了北京市教育局颁发的优良奖章,免试升进高中。当时,国家正处在三年自然灾害严重困难时期,一部反映地质勘探队员野外工作生活的记录影片《深山探宝》,深深地感染了我,由此改变了我的人生志向,决定选择地质勘探,毅然转到北京地质学校学习地球物理勘探专业。可一接触实际,我才体会到地质队员的生活并不像电影里那样浪漫。在野外实习中爬山越岭,风餐露宿,日晒雨淋,不少同学吃不住劲了。我们班54名同学,才一年多,就将近一半退了学,我对自己的选择也产生了动摇。就在这时,在我们的国土上,出现了雷锋这一时代楷模,毛主席亲自为雷锋同志题词,全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雷锋热潮。他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深深地教育了我,促使我下定了把青春献给祖国地质事业的决心。我把雷锋“青春啊,永远是最美好的……”那段名言端端正正地抄在日记本的扉页上,暗下决心,在我的一生中,一定要向雷锋那样,听党的话,跟党走,永远力争上游,永远忘我劳动,永远谦虚谨慎,让自己的一生永葆革命青春。

1965年毕业分配时,我放弃了留北京到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工作的机会,申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满怀激情地写下了《好儿女志在四方》的诗歌,登在学校的黑板报上。我记得诗中有这样几句:

北京城里生,

毛主席身边长,

你问我是干啥的,

党培养十三年,

今天我是一名勘探队员——全副武装……

有人说,边疆太冷,风雪莽莽,

有人说,塞外太苦,远离家乡,

我说,是好钢,就经得起千锤百炼,

是山鹰,就敢在暴风雨中飞翔,

我要用勤劳的双手,

去描绘伟大祖国最壮丽的景象。

于是,我怀着这样的志向和决心,毅然打起背包,告别父母,离开首都,来到了祖国北疆,开始了我荒漠高原、边疆海岛的觅水人生。近50年来,无论环境怎样艰苦,不管条件如何变化,我始终不改初衷,把实践雷锋精神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到东北后,组织上安排我到辽宁省地质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当技术员和勘测组长,为干旱缺水的辽西山地和沿海岛屿寻找到很多丰富的地下水源,连续多次评为辽宁省地质系统和辽宁省先进工作者。1974年,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组建一支水文地质部队,查明三北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为国防建设和三北地区发展服务。作为地方优秀技术人才,我被确定为特招入伍人选。不少同志祝贺我,也有人劝我:这些年你出了很多成绩,各级领导很重视,到部队是去艰苦的边防,要我三思而行。那时,正值纪念毛主席号召学雷锋11周年,我对照雷锋,反复思考,得出的答案是:一个有志者,不应该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应该时刻听从党召唤,到最富有挑战性的生活中去建功立业。我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决心:雷锋就出在解放军,我要到这所大学校去,做雷锋战友,走雷锋的路。我的想法得到了妻子的全力支持。就这样,我告别刚刚经受分娩之痛的妻子和来到人世间才一天的女儿,踏上了军旅生涯的新征途,来到内蒙古昭乌达盟,担负起东北战区西部1 : 200000水文地质普查任务。我带领勘测分队常年转战在风沙漫天的塞北高原和沙漠戈壁,只用短短的四年时间,就出色地完成了9万平方公里的勘察任务,我也连续两次荣立三等功。1979年初,上级决定调我去北京,到基建工程兵水文地质指挥部机关负责物探业务指导工作。妻子和女儿听说要回北京,都异常兴奋,但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不是我不愿意,而是舍不得我白手起家带出的、现在尚未完全成熟的物探找水技术队伍,舍不得还没完成的周总理生前交给的任务。又是一番走留的思想斗争,我坚定地选择了留,继续带领大家在荒漠高原勘察水源。

可能机遇总愿向我挑战,也可能是我总愿挑战机遇。1982年,正当我们庆贺提前两年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水文地质勘察任务不久,中央军委作出了裁军百万的战略决策,我所在的部队归建沈阳军区,承担东北战区野战给水任务。同时规定,干部可以转业,也可以在全军本系统范围内调回原籍。于是,很多同志调走了,有的转业了,我的两个北京老乡也调整到北京地铁部队和北京水文地质中心去了。北京黄金地质指挥部干部部门主动要求接收我,只要我同意,就能立即回到北京。父母也多次催我赶快找领导办手续。说实话,当时我的思想斗争也很激烈,北京是我从小生长的地方,那里有我年迈多病的父母双亲,我何尝不想回到他们身旁。但我又实在不忍心离开,因为我在北疆生活了十几年,在这里度过了最美好的年华,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同边防官兵和当地的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特别是他们缺水盼水的情景,时时牵着我的心,我为他们寻找开凿过甘泉,在他们的笑声中,我尝到了幸福的滋味。可是还有那么多的战友和群众在忍受缺水干渴的煎熬,从他们的困苦和渴盼中,我看到了自己的责任,作为一个找水人,我还没有完成任务,要是走,实在是愧对边防官兵和这里的父老乡亲。联想到雷锋作为一名普通战士,在人民有难的时候,他能献出仅有的一点津贴费,我是一名水文地质工程师,有能力为部队和群众排忧解难,怎么能不顾自己的责任而走开呢!就这样,我又一次选择留了下来,而这一留就是30年,期间又有多次回北京机会都同样放弃了。1992年部队整编,我被军区调到工程科研设计院后,至今仍然为军民找水奔波在白山黑水和高原荒漠。

二、学习雷锋,就要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和艰辛,都矢志不渝。

可以说,选择了地质勘察,就是选择了与艰苦和寂寞为伴;选择了军旅生涯,就是选择了以牺牲和奉献为荣。这些年来,我一直在艰苦的环境中工作,确实吃了不少苦,经历了不少艰险,也品尝到了生与死的考验。期间,曾在翁牛特旗大沙漠中,险些被大风沙掩埋;曾在锡林郭勒大草原上,差点被历史上罕见的暴风雪吞没;曾在生命禁区的喀喇昆仑高原,因强烈的高原反应,险些“光荣”而去;曾因野外工作过度劳累,患了罕见的脑神经疾病,差点变成植物人;曾因患重症肝炎,两度被医院报了“病危”;曾多次因野外勘察中的车祸而险些丧生……数不清的险情,我都是在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精神的激励下,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战胜了死神,闯过了难关,带领大家出色地完成了多项勘察和科研任务,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多年来,我的家庭也跟着我尝到了不少艰辛。1975年,海城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我家正在震中,当我赶回去一看,震中一片废墟,妻子的脚被烧成重伤,两个幼小的女儿感冒高烧。我赶紧从废墟中扒出一些衣物,把她们送到北京治疗。这个时候,她们是多么需要我的照料啊,但一想起刚刚起步的部队工作更需要我,不等爱人脚伤痊愈,我就匆匆忙忙把她们送回海城,草草搭起一间油毡纸简易防震棚,返回了部队。这一别,又是多年的牛郞织女生活。这期间,我妻子承受着家庭全部重担,两个年幼的孩子靠她抚养,身患癌症的岳母和病重的岳父靠她护理。可敬的是,她在给我的信中,从来没有写过一个难字,没有叫过一声苦。怕影响我的工作,就连岳父、岳母相继去世,二女儿得中毒性痢疾险些丧生也没有告诉我。我的妈妈长期患病,多次病重住进医院,家人都没有告诉过我,仅有一次在北京开会期间,我赶到医院在妈妈的病床前守候了不到半个小时。2002年,年过八旬的重病妈妈危在旦夕,当我赶到北京医院看到弥留之际的白发母亲,泪水不禁涌出,哽咽地说:“妈,儿子不孝……”,妈妈微微睁开眼睛说完:“儿子,你干得好,把事业干好,就是最大的尽孝”之后就离别了人世。

妈妈的这句话,深深地埋在我的心里。

无独有偶,2012年4月初,父亲患了晚期淋巴癌症,住进医院治疗。每当我借到京开会办事的机会去医院探望病危的父亲时,他总是劝我少来,催我快走,不要耽误工作。直到2012年的11月7日上午离开了人世,一心想做到忠孝两全的我,终因工作忙碌还是没能给父亲送终。

三、学习雷锋,就要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用丰硕的成果报效祖国和人民。

我感到,走雷锋的路,不仅要把满腔的热情倾注到本职岗位上,更要以雷锋那样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不懈进取的精神,创造出第一流的成绩,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多做贡献。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打赢未来反侵略战争和发展经济建设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然而在世界水危机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下,如何确保充足的水源保障和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始终是一项重大课题。我是从事水文地质勘探的,这是一项艰苦性、探索性很强的工作。近50年来,我一直以三北干旱地区为工作平台,把研究解决基层部队、边疆海岛军民吃水难,作为我的毕生追求。在我的备忘录里,一直记载着这样几笔数字: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量的四分之一,而三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又是全国人均量的二十分之一。很多地方严重缺水,可以说是“滴水贵如油”。有的工厂建起来了,却因为没有水不能开工;农村因缺水,长期甩不掉贫困的帽子。特别是很多市县是地区性氟中毒重病区,当地群众喝这种高氟水,轻者牙黄掉块,重者骨骼变形,恶疾缠身,丧失劳动力。驻地部队的生活也很艰难,有的常年洗不上澡,吃不上青菜,每天都要动用不少的兵力到远处拉水维持日用。水,成了决定当地经济发展快慢的关键,成了影响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未来战争的胜负,也与有没有水密切相关。看到这些,一股强烈的责任涌上心头,我发誓要把我全部心血和力量倾注在这里,寻找开凿出更多的甘泉。

常言道,上天容易入地难,探索地球的奥秘,研究地下水的埋藏和分布规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解决常规探测仪器陈旧的问题,我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运用先进的理论方法和现代微电子技术,带领我的科研团队,经过十年的刻苦攻关,先后研制成被誉称为大地CT机的多功能水源侦察仪,被誉称为地球彩超仪的地下埋体隐患探测仪和激电侦测系统等,连续三届蝉联全国发明金奖、中仪杯奖,国际发明金奖和国家发明专利。为了解决常规探测方法落后的问题,我继续带领的科研团队运用3S技术,又经过了十年攻关,研究出以遥感技术信息为先导,以地质调查,物探测量,钻探验证的四位一体探测新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分别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奖,极大地提高了地下水的探测准确性,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重大的社会、军事和经济效益。

为了未来反侵略战争的需要,上级决定在一个叫干沟村的地方构筑团御,可是水却成了大问题,过去不少勘察部门在这里做过工作,打过井,终因滴水不见而判了“死刑”。所以说,老祖宗给留下“干沟子”这个地名不是没道理的。但是未来战争的需要,这个团御不能没有水。我跑遍周围大小山川了解地质情况,应用激电找水新技术和自己新研制的“多功能水源侦察仪”,终于寻找到了深部砂岩裂隙含水层,钻井137米,打出了日涌水量720吨的阵地水源井。从此干沟子变成了水泉村,驻军和村民在井旁立起一块石碑,刻下了“饮水不忘凿井人,军民共建筑长城”的两行大红字。

辽宁省建昌县是有名的国家级贫困县,经过多年的勘探,在温杖子发现了一个高品位的金矿,但是因为水源不足,产量迟迟上不来。时任县长刘宝山亲自找我,我到现场一看,该地区地质条件差,地形复杂,前人曾做过不少工作,都没有打成井。我满山遍野地跑了3天,里里外外测了个遍,最后终于找到了石英砂岩富水断裂带,打出日涌水量670吨的自流井。由于有了充足的水源,这个金矿当年的收益就翻了一番,省里又投资了500万元扩大再生产。事后,刘县长带着县领导班子送来了他亲自书写的“神龙点穴甘泉涌,军民共建谱新篇”锦旗。

韩家湾是一个高氟重病区,全村老少不同程度地患有氟中毒病,很多人已卧床不起。在这里流行这么几句顺口溜:韩家湾,韩家湾,十个年头十个旱,祖祖辈辈喝苦(氟)水,年年打井年年干,愁白了头、累弯了腰,何日能把穷山搬。当我带领勘察组来到村里时,看到的第一个场面是,每口井旁都排着长长的队伍,老乡们用绳子系着孩子放到井底,用瓢一点一点地掏出那浑浊的泥汤水,好半天才能打上一小桶,日久天长,井台上的石头都被磨出一道道深沟。老乡们把我们围得水泄不通,一双双期待的眼睛看着我们。一位佝偻着腰的老大爷,伸出布满老茧已经严重变形的双手给我们看,伤感地说:“你们看我这直不起来的身子不是干农活累弯的,是喝苦(氟)水喝的呀;俺这满手的茧子,不是撸锄把子干活撸的,是打水绳子磨的呀;俺们村的大姑娘只出不进,小伙子全打光棍。”听了老大爷的话,整整一个晚上我没睡好觉。心想,党的富民政策给全国乡村带来了巨大变化,决不能因为缺水和高氟水再让人民群众受穷受苦了。为党分忧,为民造福,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寻找开发利用深层地下水是防氟改水的有效途径,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一定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找到深层地下水。第二天天刚亮,我就带领大家开始了紧张的探测工作,终于寻找到了深部玄武岩赋水地层。当我们开动钻机向地层钻进的时候,许多老乡自发地给我们送来了鸡蛋、猪肉,天天围着钻机不肯离去。出水那天,全村男女老少都来到井旁,当第一股清泉涌出来的时候,大家都高兴地欢呼起来了。那位老大爷接了满满一碗水,咕咚、咕咚一饮而尽,然后扑通一声跪在我们前面,泪流满面地说:“感谢亲人解放军的大恩大德呀……”我赶忙扶起浑身颤抖的老大爷,连说“感谢我们的党吧”。此时,我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这些年来,凡是我去找水探测的地方,多是常年严重干旱缺水的地方,或是前人做过大量工作最后被判处“死刑”,或是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地质工作的空白区,我把每口井的探测工作都当做一个科研项目来攻关。可以说,每口井的探测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个难忘的故事。

这些年来,为了我军的野战给水事业,为了边防的军民需要,我带领战友们一起爬高山、跨海岛、穿沙漠、越草原,足迹遍布三北大地,徒步13余万公里,主持完成了21幅1 : 200000(图),4幅1 : 250000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图),14幅1 : 100000国防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图),18幅1 : 50000阵地给水地下水勘察的物探工作(图),和1892眼水源井位的探测设计定位工作,探测资料分析准确率达98%以上,布井成井率达100%,有效地解决了180多个边海防部队和490多个工农牧业单位长期严重缺水问题,为国防建设和振兴东北提供了可靠的水文地质资料和充足的水源保障,被国内外同行公认为找水准确率最高的人,被边防军民誉为“大漠龙王”。

这些年来,我先后有46项成果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军队科技进步奖、国际发明金奖、国家发明金奖和军队、省部级优秀工程勘察奖,26项勘察技术报告获优秀报告一、二等奖,100余项勘察工程获优秀工程奖。发表学术论文43篇,出版专著3本,为此,组织上给予我很高的荣誉,当选为党的十四大代表,树为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确定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多次被各级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然而,荣誉属于党、属于人民、属于我们军队的这个光荣集体,在我个人的账本上,永远只能记住差距。目前,我继续承担着国家和总部下达的多项重点科研和勘察任务。“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永远不变质;活到老,干到老,奉献到老,创新为打赢。”这是我步入花甲之年后立下的誓言:愿将花甲当花季,再为祖国觅甘泉。

雷锋“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但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那段名言激励我走过了半个世纪,它将继续伴随着我走完自己的人生。青春因奋斗而美丽,人生因事业而灿烂,有雷锋精神的激励,我想,年华可以逐渐老去,青春却会永远常在。

50年来学雷锋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雷锋精神能使平凡的生活具有不平凡的意义,能使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不论什么时代,雷锋精神都是我们成长、成才的强大精神动力。只有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我们认真落实贯彻十八大精神,牢记职能使命,献身伟大梦想,一起用雷锋那种奉献精神和火一样的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富国强军做出更大的贡献。


回顶部
版权所有:中国雷锋网 邮编:410217
地址:长沙市雷锋街道正兴路42号 电话:0731-88107959 微信号:hnleifeng
参观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 (16:30游客停止进馆) 闭馆时间:周一(国家法定假日除外) ICP备案:湘B1.B2-20070067-10
(C)2012.3 chinaleifeng.com,leifeng.red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