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雷锋网
参观预约
当前位置:中国雷锋网>雷锋精神>正文

最美奋斗者丨毛岸英:志愿军中第一人

2019-10-10 18:24:24  来源:红网  作者:  字体: 【小】 【中】 【 大】

编者按:70年风雨兼程,70年沧桑巨变,回首新中国的非凡历程,无数奋斗者兢兢业业,立足平凡岗位,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9月25日,全国“最美奋斗者”名单出炉,湖南16个名字闪耀其中,他们是时代风云的见证者,祖国发展的开创者、建设者,也是湖南人民的骄傲、潇湘大地的荣光。红网特别推出“最美奋斗者”系列报道,展现不同岁月里,三湘儿女埋头苦干、锐意进取的追梦身影。

微信截图_20191010005851.jpg

毛岸英烈士。

志愿军中第一人,当数英雄毛岸英。

少小颠沛流离苦,上海街头自谋生。

党送苏联研军事,卫国战场任驰骋。

回国拜师从农工,百炼成钢铸精英。

燕尔新婚似胶漆,为谋大业不恋京。

中朝疆土被侵犯,主动请缨去抗争。

语重心长慈父愿,保家卫国做先锋。

可恨美机狂轰炸,痛惜栋梁一命终。

——《赞毛岸英》

毛岸英,男,汉族,中共党员,1922年10月生,湖南韶山人,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秘书。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他被敌人关进牢房。杨开慧牺牲后,中共地下党组织安排毛岸英和两个弟弟到上海。由于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毛岸英兄弟流落街头。1936年,他被安排到苏联学习,曾参加苏联卫国战争,1946年回到延安。他在解放区搞过土改,做过宣传工作,当过秘书。新中国成立初期,担任过工厂的党支部副书记。1950年,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参加抗美援朝,11月25日上午,美军轰炸机在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投下几十枚凝固汽油弹,正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毛岸英壮烈牺牲,年仅28岁。

少年命运多舛,自强不息

1922年10月24日,毛岸英出生在湖南长沙的湘雅医院。8岁时,与母亲杨开慧在板仓的住所被当时国民党清乡司令部所属的“铲共义勇队”区队长范觐熙(杨开慧家邻居)带领的枪兵抓获,后被解送到长沙“协操坪监狱”。

母亲被杀害后10多天,他才被舅舅杨开智、舅母李崇德从监狱接回。为了避免再被迫害,毛岸英与弟弟毛岸青、毛岸龙被送到当时党中央机关的所在地上海,由叔父毛泽民安排进了“大同幼稚园”。

大同幼稚园是上海党组织为了安置救济和培养革命烈士后代,由党的外围组织“中国互济会”出面开办的。期间,4岁的毛岸龙因病不幸夭折。1932年3月,党组织鉴于“大同幼稚园”的实质已经暴露,决定将其解散。

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称为“红色牧师”的董健吾带回家,因1933年中共中央迁往江西瑞金,党的经济资助中断。董健吾的原配妻子在生活困难时,对待两兄弟的态度变坏。新中国成立后,毛岸英、毛岸青在不同场合都说过“那是《三毛流浪记》的日子”。后来,董健吾将他们找回,与地下党接上关系,于1936年托东北军将领李杜将两兄弟送往欧洲,随后到莫斯科入国际儿童院。

多舛的命运并未压垮毛岸英,随后的5年里,由于他聪明好学、勇敢坚韧并爱好军事、政治和时事,他逐渐成了儿童院里的“小领袖”,先后担任了少先队大队长、儿童院团支部书记和区团委委员。毛岸英应邀经常到各处去作报告,一篇长达3000多字的文章《中国儿童在苏联》,文笔流畅优美,被当时正在莫斯科治疗臂伤的周恩来带回国,后刊登在1940年4月12日延安的《新中华报》上,报社还配发了“编者按”。

始终是普通的一个兵

1946年1月,毛岸英23岁时,回到了阔别18年之久的毛泽东身边。

初回国的毛岸英很“洋气”,懂俄语、英语、德语,穿着苏军呢子制服和马靴,会跳交谊舞,写得一手狂草体好字,为人处世不拘小节。

毛岸英到延安后,父子在一起只吃了两天饭,毛泽东便要毛岸英到机关食堂吃大灶,并让他到当时著名的劳动模范吴满有家学种地,上“劳动大学”。吃惯了洋面包的毛岸英,开始学着睡农民的土炕,和农民一样干农活。

1947年春,国民党进攻延安,毛岸英随中央机关北撤,按毛泽东的安排去土改工作团,在山西临县参加试点。他写信报告父亲说,两个月的收获比蹲在延安机关学习两年还多。

此后,他又到冀中、山东搞过土改,并参加了中宣部、中央机关保卫训练班的工作。1947年11月6日,毛岸英化名“杨永福”,随时任中央土改工作团团长康生到达山东渤海区党委驻地阳信县李桥村,指导土地革命运动。

当时他的身份是康生的情报员和联络员。在阳信期间,毛岸英从未表明身份,朴实、亲和地融入到人民群众中。

主动请缨,参加抗美援朝

新中国成立半个月后,毛岸英与刘松林结婚,毛泽东参加婚礼,只送了一件穿过的大衣,并对儿媳说:“白天岸英穿,晚间你盖,都有份。”

1950年春,毛岸英跟随李克农访苏并当过翻译,此后又要求到基层。1950年夏,他任北京机器总厂党总支副书记,决心在这个工厂连续不断地工作十年。

1950年10月,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决定。毛岸英要求入朝参战,在志愿军司令部任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除了彭德怀等几人了解他的身世,其他人都只知道这是一个活泼、朴实、能干的年轻人。

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开始,因“志愿军司令部”所在的大榆洞发报甚多而被美军测出,认定有重要机关并派飞机前来轰炸。当时,毛岸英等四人在木板房中。燃烧弹落下瞬间,形成上千度高温。有两人跳出后,木板房便化成灰烬。事后,在两具遗体中,依据一块苏联手表的残壳,才辨认出毛岸英的遗体。

毛岸英牺牲当天,有人便提出要把遗体运回国内。彭德怀虽然难过得一天没吃饭,还是决定就地安葬。后来,彭德怀又提出为他立碑,说明他自愿参加志愿军的经过,“不愧为毛泽东的儿子”。毛泽东在与彭德怀见面时说:“岸英是志愿军的一名普通战士,你们做得对”。

毛岸英是在工人大罢工的呼声中诞生的,从小到大,他都没有以领导人之子的身份自居,做过很多普通百姓做过的生计,以苦为乐,在当时的艰苦环境下,历经多种角色的磨练,加之曾到国外接受过高等教育,使他最终成为了一个与劳动人民有着深厚感情的人,一个谦虚谨慎、待人真诚的人,一个胸怀壮志、忠于祖国的人,一个信仰和平具有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的人。

(红网时刻记者 汪衡 整理报道)


回顶部
版权所有:中国雷锋网 邮编:410217
地址:长沙市雷锋街道正兴路42号 电话:0731-88107959 微信号:hnleifeng
参观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 (16:30游客停止进馆) 闭馆时间:周一(国家法定假日除外) ICP备案:湘B1.B2-20070067-10
(C)2012.3 chinaleifeng.com,leifeng.red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